大家對運動的好處,知道的比較多,運動的壞處可能比較少聽到。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運動對身體健康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
1,運動和猝死:
第一個跑馬拉松的希臘人,菲迪皮德斯(Pheidippides),也是歴史上有記載,第一個因激烈運動而致死的病例。他在馬拉松平原奔跑二十五公里,剛回到雅典,宣告和波斯人的戰爭得勝之後,馬上倒地而亡。
運動時或運動後,忽然倒地而亡(猝死),是運動的壞處中,最嚴重也是最可怕的一種。發生的機率很低,估計一百萬參加馬拉松賽跑的人中,有5.4人心臓驟停 (cardiac arrest, 是猝死的主因),由於事發突兀,對親友甚至社會的心理打擊很大。
經常運動和不常運動的人一様,在運動中或剛運動完,猝死的可能性是會短暫的增加(不運動的人增加55倍,經常積極運動的人增5倍)。但是在運動以外的時間,經常運動的人的猝死風險,要遠比平常不運動的人為低。所以整個看起來,經常運動的人較少猝死。(經常運動比不運動的人少百分之四十)。
年輕人和中、老年人運動導致的猝死,原因不一様。後者80%左右和冠心病有關,前者最常見的是遺傳或先天性的問題(阻塞性肥厚心肌症,冠狀動脈畸形和不正常的心臓電氣系統等)。
由於風險不高,醫學界對是否所有年輕人參加激烈運動之前,都應該接受的醫學評估頗多爭議。現在很多人主張,至少調查一下家族史/個人病史(特別是有關暈倒或猝死這一方面)做個心電圖,體檢、看看有沒有心雜音。
至於中老年人,冠心病是主要原因。心電圖和運動心動運動圖,也許可以幫助挑選出高風險的人。但是在平日活動量不錯而且亳無症狀的人,這兩個檢查的功用很有限。有些醫師建議,了解自己的風險,運動時注意自己的症狀,不要太超越自己的能力,避免自己一個人運動。高風險的人,運動的地方,要有急救設備和計劃。有時需要有人在旁指導和監測。
要如何減少運動導致的猝死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經常運動。如果沒有經常在運動的人,或常運動但是休息了一陣子,開始運動要先從輕鬆的運動做起,再慢慢慢加重運動量。在長久不運動後,血管內膜和血液成分都比較不健康,而且心血管應變運動所帶來的壓力的能力,也比經常運動時為差。
2,運動和心肌梗塞(即俗稱的心臓病發作)
心肌梗塞大多是平地一聲雷,沒有明顯的引發原因。但是有些情況是會引發心肌梗塞。運動和強烈的情緒反應(如憤怒、爭吵,悲傷)都有可能引發心肌梗塞。根據一個報告,運動時和運動後兩小時內發生的心肌梗塞約佔所有心肌梗塞的百分之十四。強烈情緒有關的也約佔百分之十四。但是這個百分比也許不正確,因為這研究只包括住院病例,而心肌梗塞病人常常還沒有到醫院前就逝世了。
運動時,血壓上升,血流加速,血液對血管內膜的切割力(shear force)增強,會把血管內壁動脈硬化的粥狀瘤表層剝裂。瘤內的化學物質會吸引血小板和血塊,因而堵住了血管,導致心肌梗塞。
跟運動時猝死一様,運動時心臓病發作的機率,經常運動的人比不運動的人為低。
3,運動和暈倒
運動帶給心血管系統巨大的負荷。運動時心臓打出去的血量,可以是平時的三到四倍(世界級運動員可達五到六倍)。為了要應付巨大的負擔,心跳加快,心肌收縮變強,收縮一次打出的血量也增加。為了支援心血管系統,自主神經系統也要調整,運動時交感神經力道加強(可以使心跳加速加強,血管收縮),副交感神經(使心跳緩慢)減弱。運動時因為心縮強勁加上血管收縮,血壓會節節上升,到了一定程度之後,由於運動的肌肉需要有更多的血液供應,肌肉會產生使血管擴張的化學物質,所以血管會受到兩個相反方向(收縮和舒張)力量的支配。運動開始慢下來時,心臟和交感神經驅使血壓上升的強度會漸減,而肌肉產生的使血壓下降的化學物質繼續作用,所以有些人運動後期或停止後,會有低血壓現象,甚至暈倒。
所以運動後要慢慢停下來,讓身體有時間去適應生理上急速的變化,必要時坐下來以避免暈倒。
4,運動和心臟擴大及心肌肥厚
心臟有可塑性,可以因負荷輕重而重塑。常從事中度以上運動的人和高血壓病人一樣,因為心臟負荷增大,心臓會擴大/肥厚。一般認為這是一種正當的生理反應,無礙健康,一停止運動就大多會恢復正常。但是運動員中,有人也有高血壓或其他會造成心肌肥厚和心臟擴大的疾病,而且每個人的心臓對運動帶來的負荷的反應程度也不一致。所以一個運動員心臟肥厚的程度,有時不容易分辨是正常的生理反應,還是已經進入病態的範圍,事實上,有些運動員的心肌肥厚,並非良性,也會產生各種健康上的威脅。
5,運動和不整脈
常運動的人,因為副交感神經較強,心跳比較慢;因為心臟擴大/肥厚,各種不整脈(心室/早期收縮,甚至心室快膞)比不運動的人多。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運動員的各種不整脈,並不如以前認為的那麼良性。較新的報告指出,表面上健康,而有複雜的心室不整脈的年輕人,也有較常人為高的嚴重不整脈(含猝死)事件。
心房顫動是最近注意到和運動有關的不整脈。常參加高強度持久性運動的人,心房顫動的可能性,比不運動的人高很多。不過反過來說,有一個退伍軍人的研究,身體適能(Fit)的比體能不佳的人少有心房顫動。運動和心房顫動的關係似乎是兩極化,適量的運動也許可以防止,而過度運動可能會促進。我想這和上面提到的,心臟因運動而起的變化,有些人留守在生理反應的限度,而有些人則跨進病態的範圍。
6,運動和骨骼/關節/肌肉的受傷
常運動的人,骨骼/關節/肌肉的受傷是難免的。我不是這方面的達人,只知道運動前暖身很重要,而且較激烈的運動不要天天做,一周休息一兩天,受傷的風險可能減少。其他的,我就不贅言。
結論
運動不是只有好處,也有壞處。壞處可以是急性(猝死、心肌梗塞、暈倒),也可是慢性的(心臓擴大、心肌肥厚、不整脈)。不常動的人如想開始做積極的運動,要注意安全,開始時要避免不熟悉的運動,而且從輕易的慢慢增加,不要超過自己的能力。有時候有必要在參與中強度以上的運動之前,經過醫師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