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這個部落格,我以“人、病毒和疫苗”一文,和大家分享從人和病毒的角度來看疫苗對人與病毒爭鬪的影響。今天想從病毒和疫苗在人體內造成的反應和變化,來了解病毒感染和疫苗。
英文有兩個字,inflamation 和 infection,代表兩個有時相關、類似、但不盡相同的事(觀念),一般美國人也常弄不清楚,而我們國人受限於翻譯(這兩個字都常翻譯成「發炎」或「炎症」),就更容易混淆不清了。
簡單的說,(1) 當致病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黴菌等)侵犯到人體,這個人就是受到這種病原體的感染 (infection)了。得到感染之後,人的身體會對病原體或者被病原體破壞掉的組織起反應,這些反應都可用發炎(inflammation)來摡括。(2) 發炎是人體常有反應,發炎為主的病就叫「炎症」。發炎的地方,血液供應會增加(發紅、發熱),小血管或微血管的管壁會變得容易使血液漏出去(腫),組織內部的壓力會因這兩種變化而增加(痛)。所以臨床上發炎的地方會有紅、腫、熱、痛的現象。(3) 但是發炎不一定都是感染病原體而引起的,任何外來的異物(如花粉、任何會引起過敏的東西)都可以引起發炎反應;也有不少炎症,我們並不清楚是什麼引發的。(4) 也有些情況下,免疫系統對自己的某一個組織看不順眼,也會自己打自己,引起發炎,產生所謂自體免疫症(autoimmune disease)。
大家可能都聽過美國在新冠肺炎方面,當過川普和拜登總統顧問,常在電視中出現的弗契醫師(Dr Anthony Fauci)。 他的職位就是美國國家過敏和感染科硏究所的主任。感染、過敏和炎症都是和免疫系統息息相關的病症,所以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把研究過敏和研究感染的機構合併在一個招牌之下。
我在台北三總當實習醫生時,有一位志在感染科深造的住院醫師,很有智慧的預告說,很多疾病以後都會被發現是感染某種病原體引起的。他講這些話後二、三十年,我們才知道幽門桿菌和消化潰瘍的關係。我們現在也知道有慢性發炎(inflammation)的人(如牙周病、各種關節炎患者),得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增加。把這個聰明住院醫師的話稍加修改成:“感染的發炎(Infection)或非感染的發炎(Inflammation)是導致很多病的原因”,就更合事實了。
感染到新冠病毒之後,病毒在幾小時內就可大量複製,開始對一些器官和細胞產生傷害。在免疫系統能夠動員到有足夠的防禦力之前,就可能已經造成不少傷害。受損的組織和病毒都可以吸引不少和發炎有關的許多種細胞,在身體各處產生了強度不一的發炎反應。 發炎反應是對抗病毒不可避免的兩面刀,既是對抗侵入病原體的武器和過程,也是對抗的結果。而且發炎也免不了會破壞病人自己的組織器官,等於病人在受病原體的傷害之上,雪上加霜又潻加了傷害。太過度的炎症反應,會使得病人的器官功能出現障礙,甚至導致死亡。 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有一些是死於病人身體產生一種過度的過敏反應叫cytokine storm,嚴重地破壞了肺組織和功能。 此外,新冠病毒有一些併發症,如心肌炎和一種和血小板減少有關的的血栓,是因為對抗病毒所產生的抗體,反轉槍口,攻擊自己的血小板或心臟肌肉所產生的自體免疫疾病。
打疫苗實際上是故意產生的模擬感染。 不過感染的不是自然存在的病毒,而是人工處理過不再有複製能力的病毒(如滅活疫苗)、或病毒蛋白質、或製造病毒蛋白特有的訊息(mRNA)。藉打疫苗,使打過疫苗的人,可以生產專為這種病毒量身打造的抗體和各種防疫細胞,準備好一旦自然存在的有害病毒侵入時,可以很快辨認敵人,馬上開戰。所以打疫苗為的是產生抗體,激活免疫細胞,連帶著也會在施打疫苗的人身上產生程度因人而異的發炎反應。 認識到打疫苗和真正感染到病毒,在人體內產生的反應之異同,我們就可以了解,打疫苗難免也會有一些和真正感染到天然的病毒人一樣的不良反應或倂發症(如血栓和心肌炎)。但是打疾苗打入的病毒成分很少,又不會複製,可以說感染的那一部份很輕微,導致的發炎也較不強烈,所以打疫苗的人有併發症的風險遠比得心冠肺炎的病人少,既使有了併發症,程度也可能較輕微。打疫苗可以保護許多人不受感染。既使打疫苗無法保護所有的人不受感染,但是打過疫苗後還感染到病毒的人,演變成重症或死亡的人會比沒有打過的人少很多。所以儘管有些人打疫苗會有不良反應或併發症,打疫苗還利遠大於弊,很值得去打。
後記:
1. 止痛藥沒有消炎作用 Acetaminophen (普拿疼)
2. 止痛加消炎 Ibuprofen 布洛芬 (Motrin), Naproxen 奈普生(Aleve, Pronaxen, Flanax, Proxen)
3. 有高血壓、心臟病、心臟衰弱、腎臟病的人,對第2點所列的藥要小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