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8日 星期三

在台灣時想做的兩件事

回來以前就想好兩件回台灣後要做的事。隔離和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去做。坦白的說,事與願違,兩件事都沒能確實實行。我還在思考要如何才能實現我的心願。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我想做的事,希望有人能给我建議;同時也希望如果有贊同我的想法的朋友,大家一起來為台灣做點事。

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為紓困盡點心力。五月的疫情復燃和三級管制,使台灣基本上處於半封城狀態。「有人流才會有財流」;台灣有不少一天沒工作就沒收入的人,如計時拿工資、各類攤販、做小生意的人、或計程車司機等等,收入大減,甚至生計陷入困境。我在台灣要每天出門多花點錢,特別是花在受封城影響較甚的店和行業。我知道我所能做的是杯水車薪,但我只是要展現同胞愛及共體時艱的精神。只要有一個店主因為我照顧他的生意而露出笑容,我也會分享到他的欣喜,我所受之益可能遠大於他。 我也呼籲大家為我們因疫情而受困的經濟機器加一些機油。 更何況如果能夠做到的都出去盡量消費,萬人各一杯水,也許可以救車薪之火呢!

路邊的零食㰙可能是我想要花點錢的行業,但有一個問題還不知道要如何解決。由於我忌糖,他們賣的東西,我可能不太能吃,或者吃也吃不多。曾經想過買了請路人吃,但是還沒有把握我可以做得出來,會不會把路人嚇跑?

第二件想做的是上街(至少在早上散步)時,多和人微笑或打招呼。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類經驗,笑是會傳染的,而愉快的招呼是能振奮人心。 和大家分享一個親身體驗。我工作的芝加哥榮民醫院,早上常常有一個身材高大,金黃微帶紅的頭髮、剪個小平頭的先生,站在走廊一角,用宏亮的聲音叫 ”Top of the Morning!” (愛爾蘭人的早安)。如果有志工推著車在分發咖啡,他也會幫忙分發咖啡並偶而叫聲 ”Top of the Morning“。走過的人聽到他的招呼都會笑一笑,也有人會走近和他打個招呼或聊上幾句。他的笑容和招呼,似乎給熙來攘往的醫院走道注入些許輕鬆和活力!

在疫情沈重的壓力下,我希望我們能盡量把微笑送給迎面走來的人:把溫暖輻射在我們身旁;把正能量散佈到每個角落。 如果我們都這麼做,也許三級管制的日子會好過些。

也許我這個想法無法實現,畢竟我們不是一個習慣和陌生人打招呼或微笑的民族。我嘗試在散步時和人打招呼,不到四分之一的人有回應,只有兩個人主動的向我道早安。台北巿民走路不是勇往直前就是若有所思,(還好現在少看到愁眉苦臉的)。對他們笑或道聲早安,總有唐突之感。不過想想,我去美國剛開始也不習慣,但不到幾個月,散步時、上班路上、醫院內,打招呼和道早、晚安,我都覺得得很自然啊,(沒回應或都不主動打招呼,反而會怪怪的)。也許這種習慣不是那麼難改。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社交距離

雖然人類不會和狗一樣邊走邊撒尿來標明自己的領域,但是我們無意識中,還是常為自己周圍保持一個安全的私人空間。這種私人空間的概念深受文化和社會習俗的影響。 有一個有趣的觀察,在酒會中兩個人站著聊天,如果其中一人向另一個人靠近,在英國(?)被靠近的人常會向後退,但是在法國(?)那人反而比較常向前走一步。當然也有不少人站著不動。

台灣也許是因為人多地小,再加上可能有文化因素的影響,國人對人與人之間的適當距離的看法,以及尊重私人空間的習慣都和西方人不相同。 站在人群中,在台灣比在美國時,較常會經驗到有人突然站到很靠近我們的地方。排隊時如果站得和前面的人稍稍遠一點,也許是留的距離不被認同為人與人之間適當的空間,在台北有人插進來的機會也大一些。

社交距離是防疫措施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疫情開始不久,世界衞生組織(WHO)就主張,以人與人之間保持三至五英尺(約一至一點五公尺)的社交距離和勤洗手為防疫措施。(戴口罩是後來才增列)。選擇三至五英呎為社交距離的準則,是因為他們,根據一些上世紀的研究,以為新冠病毒是經微液滴(droplets)而傳染,而不像麻疹或肺結核是經過空氣中更微小的(小於五微米)的droplet cores(又叫aerosols, 懸浮微粒,也譯為氣溶膠)而傳播。微液滴不會在空氣中飄移太遠,就會因地心引力而掉落。有不少人不同意這些科學根據。質疑這個立場的有兩大陣營。 首先是在研究郵輪和合唱團等超級傳播者引發的病例時,注意到不少距離傳播源遠大於五呎的人,也受到感染。第二個反對陣營來自物理學家,尤其是大氣物理學家,他們有些人是世衛組織空氣污染部門的顧問,不少是終身研究微液滴和微粒子在空氣中飄浮和移動的學者,他們不同意世衛組織公衞/醫療部門的意見。物理學家以他們的研究的發現,受環境的溫度、濕度和風速的影響,遠大於五微米的微液滴/粒子也可以飄浮空氣中一段時間,而且擧止類似氣溶膠。他們認為沒有理由載附新冠病毒的微液滴就會不一樣。兩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有過視訊會議,很不幸的公衛/醫療部門的代表,頑固而又粗魯的打斷物理學學家的意見,雙方沒有達成共識。 後來有物理學家找到肺結核經空氣傳染(airborne)的研究報告,並且發現世衛組織公衛部門所依據的這個論文有錯誤。

這場學術爭議,公衞/醫學一方錯了。 現在我們知道新冠病毒可以在空氣中飄浮的時間比我們以前所了解的更長,也可以比以前想的移動更遠,可以airborne(經空氣傳染)大概是沒有爭議了。 長久以來,以五微米為界限,用來區分droplets 或 aerosols,以及分別能否在空氣中長期飄浮的法則已被否定。世衛組織和美國的疾管中心(CDC)也悄悄的把空氣傳染列為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之一。

美國也在去年就把社交距離增加為十英呎。台灣的社交距離的規定比歐美的短,我想並不是基於科學認知的不同,而是遷就於我們人多地窄的限制,但是病毒不會體懈你環境的困難,只要它們有機會跳躍過去,他們就會跳過去傳播,既然我們知道新冠病毒可以在空氣中飄浮很久,也可飄得遠,雖然傳染大部分發生在傳染源附近,但是距離遠大於五呎甚至十呎的地方,也非絕對安全。我覺得新的社交距離,不要是一套固定的數目,而應該是一種心態,在環境許可之下,力求保持人與人之間最大的距離的心態。

此外,維持室內空氣的流通,講究空調濾網的效率和衞生,確保空氣品質,特別是餐廳等公共場所的空調過濾是否合標準,應該也是防疫的重點。這方面好像不太受到大家的重視。

高血壓對身體的影響

高血壓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 我整理一下這方面的醫學知識,想從高血壓對(動脈)血管、心臟、以及一些器官的影響,來和大家分享。 1 、高血壓對(動脈)血管的影響 : 高血壓對動脈可以導致兩種病變,大家都熟悉的一個名詞就是 動脈硬化 ( atherosclerosis ,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