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什麼夯的新聞,社交媒體上就會充斥一些有關的貼文。這半年來,屢屢接到防治新冠肺炎方法的貼文。最近又開始看到有關教人運動以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短片。這些貼文,原作者的用意,應該是基於助人的崇高心懷。不幸的是貼文的內容往往是毫無根據,甚至是明顯錯誤的。
我先整理一下,網路流傳有𨶹新新冠肺炎的一些錯誤的訊息。請容我逐條和大家分享我的反駁意見如下:
1,「新冠病毒是酸性的」:
我看了這句話,不由笑起來。病毒是小得要用顯微鏡才看得到的,還真不知道要怎麼去量酸鹹度,據我所知pH值(酸鹹度的數值)是要液體才能量,有人做了「新冠病毒湯」來測量嗎?後來一想,也許原作者因為新冠病毒是由RNA (核糖核酸)構成,核酸是弱酸性,所以認為病毒是酸性的。病毒是是捲藏在一層膜內,從來沒聽過病毒的酸鹼值。
2,「所以吃鹼性食物對酸性的新冠病毒有抗疫之效」退一步想,就算病毒是酸性,既沒有道理,也從未證實過吃「鹼性食物」,可以防治病毒。正常人血液的酸鹼度是緊密的控制在狹窄的範圍內(pH 7.35-7.45)。我們有幾套機制來維持正常的pH範圍。首先我們細胞內外的體液(包括血液),有很多可以緩衝酸䶨度變化的化學物質。肺臓和腎臟更可以進一步的調整血液的酸鹼度。所以除非腎、肺功能不好,血液的酸鹼值是不會超出正常範圍的。藉由食物來改變血液酸鹼度是不太可能。也沒有證據在生理範圍內酸䶨度的差異,對病毒的存在有任何影響。
3, 鹼性食物和酸性食物:
食物是酸性或鹼性,有兩種不同的定義。一個是食物本身的pH (也就是吃在嘴中的酸鹼度)。另一個定義是指食物經過代謝後產生的殘餘物的酸鹼值。正確的名稱是”acid ash” 或alkaline ash” 的食物。從貼文中擧了幾個鹼性食物的例子(比如檸檬是酸的pH應該在1.6-2,貼文中說檸檬的pH是9.9)可以了解作者用的是代謝後,而不是食物本身的 酸鹼值。不過我不知道貼文中列的pH值是從哪裏得到的,其中牛油果15.6, 蒲公英22.7,是我從沒見過的超高值。
4,「新冠病毒會在抵達肺部前會在喉嚨部位存活4天,這時候這個人會開始咳嗽及喉嚨痛。如果喝大量的水,並且以溫水加鹽巴或醋嗽口,可以消除病毒」。完全是無稽之談。從來沒有(也無從去做)研究顕示病毒在還沒有到肺部之前,會在喉嚨停留4天。病人既然已經有咳嗽及喉嚨痛,可見病毒已經進入細胞內。據估計病毒進入細胞後一兩個小時就可開始複製。病毒進入人體的許多部位,嗽口、喝水是洗不到的。已進入細胞的病毒,嗽口和喝水也沖不走的。對有些病人短時間喝太多水,尢其是鹽水有傷身體,甚至加重心臟衰弱。
5,「服用維生素C1000 公克」維生素C在防治武漢肺炎的地位尚未確定。早在1970年,美國化學家鮑林博士(Linus Pauling) 就大力推動用維生素C來防治感冒。(他是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得過兩個諾貝爾奬的人;1954 化學和1962和平奬)。有一些研究顯示,除了一些需要強烈體力活動(如馬拉松)的人外,經常吃維生素C並不能防止得感冒,不過可能會縮短病程。在2019以前,還不知有新冠病毒之前,有十多個研究發現維生素C可以縮短需要住加護病房或使用呼吸器的日數。新冠病毒出現後,也有一些零星的報告指出,在新冠病毒患者,使用很高劑量(每天十克以上)的維生素C,經由靜脈注射,也可有類似的效果。但是這些報告都不是雙盲、有對照組的嚴謹研究,所以目前我們無法確定維生素C對重症新冠肺炎的功效。有一個夠水準的研究已經開始,計劃在今年九月三十日完成,也許可以给我們一個可靠的答案。
最近,吸入性肺炎和吞嚥困難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朋友送來一個台灣電視上的醫療節目,影片介紹三個號稱是預防吸入性肺炎的喉嚨健康操。吞嚥的過程是很複雜的。從口舌到咽(pharynx), 到喉(larynx), 再到食道,每一個階段都由許多肌肉(共五十對)和神經(包括運動及感覺神經還有神經反射)協力合作而完成。呑食物時會厭(epiglottis)要把喉蓋住才不會嗆到或吸入氣管/肺。
吞嚥困難大部分是神經和協調方面的故障所致。肌肉無力可以是因為衰老、缺乏運動,也可能是神經支配的問題(denervation atrophy)。吞嚥困難和吸入性肺炎的問題很複雜,無法在這篇貼文討論。我個人對這個影片的意見是:1,影片中沒有傳達吞嚥困難和吸入性肺炎問題的複雜性和癥結。2,沒有經過專業檢查評估,真正有吞嚥困難的病人,這三種運動是不太可能有幫助。另一方面,看過這影片,而能夠做這三種運動的人,根本不需要天天去做這些運動,對以後會不會有吞嚥困難,不會有影響,只是浪費時間而已。3,舌頭是在吞嚥的第一階段很重要的肌肉,並且是身體中唯一有三個方向的肌纖細的肌塊。影片中的伸舌運動只是言語治療師(speech therapist,負責教病人呑曣和說話的復健師)教導病患強化舌頭功能運動的一小部分,缺乏全方面功能的訓練。